找到相关内容483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何蓉:国家规制与宗教组织的发展:中国佛教的政教关系史的制度分析

    包含着政府垄断神圣性资源并以之设租的行为方式,在政府各个利益集团获取收益的同时,将可能的道德风险转嫁给佛教。对于佛教而言,度牒成为一种通行的组织资格和鉴别机制,这使得试图利用戒律正本清源、树立僧团形象...

    何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84973959.html
  • 印顺长老著述中的真常唯心论以《大乘起信论讲记》为主

    价值,不论如何,「在佛教史上,《起信论》有它自己的价值。这不能和鉴别古董一样,不是某人的作品,就认为不值一钱。」[1][1]同时以为站在唯识学的立场,评论《起信论》的教理是不对的;光以中国佛教的立场,...

    圣严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5774101.html
  • 敦煌遗书中的佛教文献及其价值

    保持佛教传统的纯洁,正本清源,中国佛教从来十分重视经典的真伪之辨。并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辨别真伪的具体办法。亦即检索传译的记载,鉴别经典的内容及文风。对于那些一时无法确定其真伪的经典,则一般...

    方广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974846.html
  • 《破除邪说论》——索达吉堪布

    的法相。如此一来,《悟前与悟后》等著作能否作为别人开悟的印证、鉴别乃至加持物,就是一个让人吃不准的问题。 他又云:“我读了不少古今的文献,这个道理没有人讲过,今天告诉诸位了。(作者补注:后来于龙树...,我们理当表示随喜。但舍密就显,而且不知就的是什么“显”,且还要对密宗诽谤不已,这种人未来的果报真是想也不敢想。真会鉴别狂密与真密之人,一定懂得依止上师的重要,也更清楚舍弃密法的过失。愚者穷其一生也分...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62276320.html
  •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

    人们用分别心去鉴别一些不重要的问题,所以没有具体时间,哪部经也找不到是哪年哪月的,都用“一时”,以免以文解义。 什么是“精舍”。当时把人的神识比作“精真”,神识是在人体内非常准确的存在。“舍”是佛说法...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20076619.html
  • 佛教的智慧与儒家的明

    这种用来鉴别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智慧只能是不同于世间之智而又有别于出世间之智的,因为它虽然尚属有漏,但它服务的对象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出世间。对于这种不为世间法服务的有漏的智慧,佛法中给了它一个特别的...

    恒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130878312.html
  • 龙树菩萨所述的极乐净土义

    吕澄将它归纳为两个方面,即从“深”与“广”的两个方面,来组织大乘学说。深的方面,指的是尽量批判一切学说,加以鉴别,以丰富自己的理论,其具体阐述,见于《中论》一书[5]。在广的方面,是“从佛教的根本精神...

    温金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11243879035.html
  • 寻找敦煌的海外游子--流失海外敦煌西域文献文物的编纂出版

    了解犍陀罗石刻艺术;请教东主才让先生拟定藏文文献的定名;请教贾应逸先生鉴别吐鲁番文物。我们在博物馆档案卡片上见到“经谢稚柳、施萍婷鉴定”时,还敬畏他们高不可及的权威,但不久以后,他们都成了我们最好、最...

    府宪展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351180578.html
  • 殖民初期日僧来台转赴福建的活动

    鉴别开宗立派之大义,稽思久远神功之洪业弘安之一喝,近思明治之大捷,及深信至诚感应冥护灵验,善处勇往迈进不屈不挠艰难之秋,勉旃万无遗憾。  “九一八事变”是一个重要开端,日本佛教宗派被动员到战争舞台上助力...

    阚正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122980963.html
  • 敦煌佛教典籍

    佛教从来十分重视经典的真伪之辨。并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辨别真伪的具体办法。也就是检索传译的记载,鉴别经典的内容及文风。对于那些一时无法确定其真伪的经典,则一般称之为“疑经”,置于藏外待考。敦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6151082819.html